近日,我院胸心外科成功为一名患有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一举解除了其长期压迫在气管及胸腔大血管上的“不定时炸弹”。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复杂纵隔肿瘤诊治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区域领先水平。
屏南县的章女士一个月前发现颈部一肿物,伴气管明显受压、胸闷不适,就诊当地县医院后,胸部CT检查诊断出右侧气管旁肿物以及巨大纵隔肿物,考虑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可能。胸骨后甲状腺肿因其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暴露极困难,周围紧邻主动脉、上腔静脉、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组织和器官,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历来被外科医生视为高难度、高风险的外科手术,当地医院建议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患者辗转求诊,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驻专家、胸心外科主任医师黄威门诊就诊,随即入院治疗。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肿物从右侧气管旁延伸至胸腔中纵隔,大小达12厘米,局部与左无名静脉、头臂干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关系密切。若治疗不及时,瘤体将持续增大,压迫大血管、气管、食管及心脏等关键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生命安全。
对于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而言,最佳治疗方案就是彻底切除肿瘤,但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加之瘤体庞大,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紧邻重要血管甚至粘连,操作中稍有差池,即可能引发难以遏制的大出血,进而损伤心脏、气管、食管等关键器官。我院副院长、胸心外科学科带头人何昌进随即主持全科讨论分析,深入探讨了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意外情况,以及在出现大出血等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黄威教授在综合考虑了胸部微创手术的高成功率、安全性以及微创手术诸多优点后,最终决定采用颈胸联合微创切口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制定考虑手术的精细度及安全性,确保了手术的高效性及安全性。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在黄威的精湛操作下,手术团队选择了颈部联合胸腔镜微创胸部切口手术入路,以充分暴露肿瘤。术中可见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血管异常丰富。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在毫厘之间精细解剖,小心翼翼地分离被压迫的气管、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逐一结扎肿瘤的滋养血管。整个过程如履薄冰,却又稳如磐石。
最终在麻醉科的支持和配合下,手术历时三个半小时顺利完成,颈部及纵隔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患者被送回病房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据黄威介绍,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包括传统开放手术(胸骨劈开)和腔镜手术两种方式。手术前需进行充分讨论及规划,手术过程需特别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及邻近大血管结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类肿瘤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胸骨劈开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疼痛感剧烈,恢复时间长,相比之下,采用颈部联合胸腔镜微创切口手术则能显著减小创伤,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加速患者的早期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