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口腔保健 拒绝“老掉牙”

发布日期:2023-07-24 浏览量:

导语

龋病和牙周病均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是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龋病和牙周病成为突出的口腔问题。

“老掉牙”正常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相关的组织器官将发生增龄性变化,如牙龈退缩,牙根面外露,使细菌易于聚集,导致根面龋和牙周病发病率增高。很多老年人认为“老掉牙”是必然现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老年人缺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加上对自身的口腔健康普遍不够重视。研究发现,全国64-74岁老年人有缺失牙齿的为86.1%,而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其中还有24.2%的义齿还是不良修复体。实际上如果做好口腔保健,健康的牙齿应该伴随人的一生。

牙齿缺失有哪些危害?

1.咬牙合关系紊乱:牙齿缺失后,如果长期不镶牙,邻近的牙齿会倾斜移位,对颌牙会伸长,易造成咬牙合功能的紊乱。

2.牙槽骨萎缩:俗话说“用进废退”,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失去了正常咬合力的生理性刺激,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3.咀嚼功能降低:牙齿缺失后,由于余留牙之间有效功能面积相应减少,导致“咬不动”“嚼不烂”。

4.食物嵌塞:牙齿缺失后,邻近的牙齿因倾斜移位而出现缝隙,容易使食物嵌塞到牙齿间隙里,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病等。

5.牙齿脱落:由于缺牙左右两边的牙齿无法获得它们原有的支撑压力,它们会变得倾斜不正,使牙齿逐渐松动,久而久之导致牙齿脱落。

6.影响面部的协调美观:长期只使用一侧牙齿咀嚼会造成这一侧的肌肉发达,而缺牙一侧的肌肉和颔骨因长期不使用和缺少刺激就会发生萎缩,这样造成面部不对称,严重影响美观。

7.影响消化功能:咀嚼效率下降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而进入消化道加重胃肠负担。

8.影响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肾脏疾病等。

如何预防“老掉牙”呢?

1.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消除“老掉牙”的旧观念。

2.注重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选用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

3.建议餐后用清水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除牙缝和牙根处的食物残渣和软垢,有条件者可以使用冲牙器。

4.定期口腔检查,最好半年(最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及时修复缺失牙,减轻余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

结束语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口腔健康8020计划”,指人在80岁时应该保存至少20颗天然牙齿(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齿)。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腔中现有的牙齿数平均为18颗。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积极防治口腔疾病,让老年人一生拥有灿烂笑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