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就爱揉眼睛,眼屎多到擦都擦不干净,家里老人还以为‘上火’,每天给他煮凉茶,却始终没带孩子上医院………”近日,在宁德市医院眼科诊室里,9岁男孩熙熙(化名)的妈妈提起这几年的折腾,懊悔不已。
直到熙熙5岁后,问题越来越严重——他的眼睛不仅时不时流泪,还总流脓性分泌物,甚至影响上学。
“老师说,熙熙在课桌上擦眼泪,同学都笑他是‘小哭包’。”妈妈心疼地说。
这些年,熙熙一家在当地诊所治疗,但他的症状反复,始终没根治。直到最近,家人带着熙熙找到宁德市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雨晴,才终于揪出“元凶”:先天性泪囊炎。
被误诊的9年:“上火”掩盖的真相
“孩子的上泪点和鼻腔比同龄人狭小,鼻腔组织发育异常,导致泪液无法正常通过鼻泪管排出,淤积久了就会化脓。”王雨晴解释,先天性泪囊炎其实就是“眼泪排出通道”堵了——新生儿的鼻泪管下端有一层“瓣膜”,多数会在出生后3-6个月自行破裂,让眼泪顺利流入鼻腔。
但如果这层膜没“按时”退化,或因发育异常堵塞,就会引发泪囊炎,表现为“眼屎多、爱流泪”。
“如果能在3个月到1岁内发现,做一个简单的‘鼻泪道探通术’(用细针戳破堵塞的瓣膜),问题就能解决。”王雨晴遗憾地说,但熙熙拖到9岁,泪道长期堵塞引发感染,普通冲洗和眼药水已无效,只能通过手术重建泪液通道。

给9岁孩子做泪道手术,难度不小——孩子的鼻腔比成人狭小,发育还不完全,加上长期炎症刺激,组织更脆弱。但宁德市医院眼科团队有“秘密武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鼻腔内的内窥镜精准定位,在鼻腔里切开一个小口,绕过堵塞的鼻泪管,直接把泪囊和鼻腔连通。
“不用在脸上开刀,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第二天孩子就能正常活动,面部也不会留疤。”主刀医生王雨晴介绍。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熙熙的眼泪明显减少,脓性分泌物也消失了。
医生提醒:新生儿眼屎多要警惕
宁德市医院眼科主任张招德提醒,慢性泪囊炎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儿童泪囊炎手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很少医院开展。
如果新生宝宝出现鼻泪管阻塞现象,家长不要太着急,因为宝宝内泪道仍处在不断发育阶段,可先保守治疗。
一般可在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并配合做泪囊部按摩,促进泪液往鼻泪管方向流动,每天可做2-3次,每次1分钟,这样按摩一段时间薄膜会自动破裂,泪道也就通畅了。
医生简介

王雨晴,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福建省激光医学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会理事,福建省眼视光学会理事,宁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秘书,主持福建省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和福建医科大学科技课题一项和宁德市科技课题二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主编眼科专著三部,参与宁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专业特长:开展玻璃体切割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球内异物取出术,白内障屈光手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和甲状腺突眼内窥镜下眶减压手术等多种眼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