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公益】千例眼底筛查守护光明,宁德“家门口”防盲行动交出暖心答卷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量:

“听说今天有市医院专家坐诊,我血糖高十几年了,就怕眼睛出问题。”68岁的糖尿病患者陈伯搓着手里的预约单,不时抬头望向二楼眼科筛查区。在他身后,还有数十位中老年人安静等候,他们都是宁德市眼底疾病免费筛查公益活动的受益者。

5月27日,由我院眼科联合蕉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大型公益眼底筛查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和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起的“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该项目计划为1000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费眼底检查。6月下旬,筛查目标圆满完成。千名患者眼底健康数据背后,是宁德市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防盲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

眼底筛查,高危人群的“光明保卫战”

“眼底疾病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致盲的首要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糖尿病发病率攀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致盲风险持续升高。多数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等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德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郑志教授表示。

我院眼科作为宁德市重点专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省内一流的眼科检查设备。科室临床医师团队达16人,高级职称专家5人,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尽管门诊量有如此规模,基层群众对眼底病仍然认知不足和筛查不便,这是早诊早治的主要障碍。

本次筛查精准锁定糖尿病患者和50岁以上且视力低于0.6的中老年人这两类高危人群。选择这两类人群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达24.7%-37.5%,而老年黄斑变性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

筛查项目除基础视力检查外,采用阿姆斯勒表初步筛查黄斑病变,眼压检查辅助青光眼风险评估,核心是眼底照相和OCT检查——这两种技术能清晰呈现视网膜各层结构,是诊断眼底病的“金标准”。

筛查结果,触目惊心的“隐形失明”

“以前做OCT检查要跑去市医院排队,现在走15分钟到社区就能做专业检查,还是免费的!”刚做完检查的居民李阿姨感慨道。

本次筛查地点设在蕉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持身份证登记后,依次完成五项检查,整个过程约30分钟。

截至6月20日,1000例筛查任务全部完成。数据分析显示,筛查阳性率达31.2%,远超预期。其中糖尿病组异常比例高达46.3%,老年视力低下组为28.1%。筛查同时发现青光眼疑似病例5例,白内障需手术患者35例——这些数据体现了综合眼病筛查的“增值效应”。

“发现眼底病变只是第一步,及时转诊治疗才是防盲关键。本次筛查中,宁德市医院与蕉南社区建立了标准化转诊路径。”我院眼科主任医师张招德表示,当社区医生发现需转诊病例时,立即启动标准化流程:填写《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上转单》,注明初步诊断。我院眼科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接诊医生完成诊治后,除向患者解释病情外,还需将诊疗方案反馈给社区医生,形成管理闭环。

模式价值,医防融合的“宁德样本”

“三甲医院的设备,社区医院的距离——这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医疗服务。”一位参与筛查的社区医生感慨道。

筛查数据的科研价值同样不可忽视。千例完整筛查数据集包含人口学信息、视力、眼压、OCT参数等指标,为闽东地区眼底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郑志在总结筛查成果时指出:“防盲的关键在于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机制。通过社区筛查,我们成功拦截了上百例潜在致盲风险,这是医疗资源下沉最生动的实践。”

而随着宁德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防治联盟”光明行动的持续推进和多家县级医院形成眼底疾病转诊,宁德市的眼底病防治体系正逐步完善。这场守护光明的战役,在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的接力中,让清晰视界触手可及。

最近更新

总值班电话:0593-2822179传真:0593-2873366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 8:00-12:00  14:30—17:30

医院地址: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闽东东路13号(东侨院区)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7号(蕉城院区)

版权所有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Copyright © 200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闽ICP备19021977号  闽公网安备 35090202000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