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喊你减肥啦!2025年是体重管理年,当爸妈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时候,别忘了沙发上还有个小团子正在继承你们的“吃货基因”!减肥这事儿,得讲究家族传承啊!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飙升已经成为威胁他们身心健康的头号公敌!很多家长可能还意识不到,孩子身上的“婴儿肥”,正在悄悄埋下健康隐患!儿童肥胖症,这个看似可爱却潜藏健康危机的“隐形杀手”,正一步步的靠近你们的孩子。

肥胖不是“福气”,是“甜蜜的负担”
“成人病”开始“抢跑”了: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些原本是成年人的“专属”,现在却频频光顾胖乎乎的孩子们。
“慢性病”进入“VIP”模式: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和2.7倍,并且可延续至成年。
身高“提前退休”,发育“提前上岗”:肥胖儿童体内雌激素水平会相应增加,导致性发育提前、骨龄加速,孩子长高周期缩短,出现身材矮小。
“心理阴影面积”增加:肥胖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如身体形象障碍、自尊心低下、交往困难、抑郁和焦虑等风险增加,还会被同龄人嘲笑、排挤,甚至遭到校园霸凌。
儿童肥胖早知道
依据2022年《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建议,年龄≥2岁的儿童肥胖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BMI=体重(kg)/身高(m²)。

“可爱超标”可能触发健康警报!速看解救指南!
一、管住嘴:用最少的卡路里,骗过最馋的嘴
1.食物多样化,营养更全面
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的选择可参考肥胖儿童食物选择红绿灯标签,绿灯食物多吃,黄灯食物适量吃,红灯食物少吃。
肥胖儿童食物选择红绿灯标签

2.烹饪方式段位榜:
钻石段位:蒸、煮、凉拌
黄金段位:少油快炒、烤箱烤制
黑铁段位:油炸、油煎、糖醋
3.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避免暴饮暴食,睡前2小时不进食。
4.限制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减少富含精制糖的糖果、糕点、饮料等及含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炸鸡、薯条、奶茶、蛋糕...统统都要控制!
5.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次左右,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min。
6.健康零食替代方案:如果孩子想吃零食,可以用水果(苹果、香蕉、橙子等)、酸奶、原味坚果等代替薯片、糖果和巧克力。
7.超市购物指南
看配料表:
✗前三位出现:白砂糖、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
✔优选:天然食材排在前面
警惕伪装健康食品:
"非油炸"薯片(可能高脂肪)
"零脂肪"但高糖的酸奶
"全麦"但主要成分是小麦粉的饼干
8.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
9.家庭共同参与:提供健康家庭饮食环境,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共同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二、迈开腿: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让运动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
1.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跑步、游泳、跳绳等),每周至少3 d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抗阻活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深蹲等),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 h内。
2.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3.运动应该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多种运动方式组合,让身体全面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运动类的社团或兴趣班,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三、睡眠干预
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高危因素。睡眠障碍儿童,应先养成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
5.11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儿科医生提醒家长,减重不是简单追求"瘦",而是要通过科学方式帮孩子长得高、长得壮、不虚胖!然而改变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家长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建立健康习惯。如果发现您的孩子超重或肥胖,且家庭减重不理想的情况,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让我们一起给孩子的给成长“减负”吧!
【儿科生长发育内分泌专科简介】
宁德市医院儿科生长发育内分泌专科成立于2018年,是宁德地区三甲医院儿科第一个成立的儿童内分泌专科。目前诊疗水平在宁德地区处于领先。我院儿科生长发育内分泌专科诊治疾病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疾病(如矮身材、性早熟、性发育落后、儿童肥胖等)、儿童甲状腺疾病、儿童糖尿病、尿崩症、遗传代谢性疾病及部分罕见病等。
儿科生长发育内分泌专科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门诊医师:主任医师王晶晶、主治医师林彬、主治医师李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