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我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的“对话宁德—微创热点问题暨宁德市胃肠肿瘤多学科诊治学习班”举办。本次学习班汇聚省内外多名胃肠外科领域专家,通过手术直播、专题报告、病例讨论等形式,围绕胃肠肿瘤微创治疗的前沿技术与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展开深度交流,为宁德市医疗同仁呈现了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盛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孙维建与我院执行院长吴光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由执行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绍堂教授、我院李翰城教授联袂主持。
本次培训班聚焦前沿,实战与理论并重。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绍堂教授团队及我院李翰城教授团队结合理论进行实战,通过高清直播与同步解说为参会人员演示了两台精湛的胃肠外科微创手术。
李绍堂教授团队现场演示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展示了“精细的血管解剖、精准的手术层面,完好的神经保护”,出色完成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低位吻合术,引发线上线下“技术美学”热议。
我院李翰城教授团队展示的“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展现了“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规范的淋巴结清扫流程以及消化道重建技巧”,彰显了我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实力。
福建省肿瘤医院官申教授、我院李峰教授等多名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围绕术中解剖层次、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展开深度探讨。
会议还聚焦前沿,围绕胃肠肿瘤诊疗的热点与难点展开,探索诊疗新方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维建教授分享了《国产机器人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前景;漳州市医院蔡丽生教授结合复杂病例,解析《腹腔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叶凯教授以《腹腔镜盆腔多脏器联合切除》为题,展示了微创技术在复杂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突破性应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绍堂教授深入探讨《盆底解剖进展及极限保肛手术技巧》,提出低位直肠癌的“精准切除”与“功能保护”并重的理念;上海长海医院于冠宇教授解析了《低位直肠癌术前多学科整合临床决策》为低位直肠癌术前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尤俊教授展示了《经肛腔镜在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的应用实践与思考》分享了经肛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宝贵手术经验与技巧。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郑款恒教授分享《尾侧背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的体会 》独到经验,获现场专家高度认可。
在胃肠肿瘤MDT病例分享环节,我院郑方静教授分享了1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疑难病例。在场专家从胃肠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等多角度共同剖析诊疗方案,围绕“手术时机选择”“综合治疗策略”等焦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体现MDT模式在个体化诊疗中的核心价值。
本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我院胃肠外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科室将继续携手省内外顶尖团队,以技术创新与学科协作守护闽东百姓健康。
链接:宁德市医院胃肠外科科简介
胃肠外科在原普外科、肿瘤外科基础上整合成立,是宁德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早年就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肿瘤综合治疗,在本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科室坚持“以病人健康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科室目前拥有4K、3D超高清荧光腹腔镜系统,大大提升肿瘤根治效果,科室以胃肠道肿瘤微创手术,外科急腹症救治,胃肠疾病诊治为特色的学科,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等高医学院校教学任务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外科专业培训任务,设两个病区,核定床位80张,目前有医生2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科室已基本完成硕士化,科主任李翰城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李峰、廖乘龙主任医师,下设四个医疗组,年手术量超2000台次,年出院人数3000多余人次,门诊20000人次,
胃肠外科主要诊治的疾病有: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腹内疝、各类肠梗阻、腹部外伤、阑尾炎以及消化道穿孔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学科特色
1.腹腔镜胃癌的根治手术,早期胃癌保功能手术,胃肠间质瘤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和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CME、TME),NOSES(腹部无切口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ISR), 中低位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清扫等术式
2.胃肠肿瘤多学科诊治(MDT)模式: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全程化管理,依托综合医院资源优势与相关科室密切配合,采用合理优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胃肠肿瘤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及长期随访管理。提高了胃肠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3.外科急性腹痛、腹部创伤的救治,疑难及复杂慢性胃肠疾病诊治,腹膜后肿瘤手术等;加速康复(ERAS)、营养一线治疗、专科化整体护理理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科室长期与武汉同济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省立医院,肿瘤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保持紧密医联关系,定期开展多学科诊疗及远程会诊,疑难病例会诊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裘正军名医师带徒工作室”挂靠科室,胃肠外科专家,裘正军教授,吴卫东教授,岑刚教授定期开展诊疗、教学、科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