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传承

    经验传承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传承 > 正文

    中医眼里的慢性肾脏病

    2025-04-27    刘思宏 点击: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是脾肾长期虚弱,导致身体排毒能力下降,同时湿气、瘀血等“垃圾”堆积,引发水肿、贫血、小便异常等问题。治疗需先分清“虚在哪儿”和“堵在哪儿”,再针对性调养。

    1. 病名归类

    老百姓常说的“肾虚”“肾亏”等虚弱表现,在中医里对应“虚劳”;而发展到严重阶段(如尿毒症),则属于“肾衰”“关格”。

    2. 发病根源

    核心问题在脾肾:肾脏负责排毒排水,脾负责营养吸收。如果这两个器官“虚”了,身体就会出现水肿、乏力、尿少等问题。牵连其他脏腑:心、肺、肝等也可能受影响(比如心慌、气喘、情绪差),全身的“水液通道”(三焦)也可能堵塞。

    3. 病因特点

    虚实夹杂:简单说就是“身体虚但有害物质堆积”。例如:

    •虚:脾肾长期虚弱,营养吸收差、排水排毒能力下降。

    •实:体内垃圾堆积(如湿气、瘀血),导致水肿、恶心、皮肤瘙痒等。

    4. 辨证方法

    中医会根据不同症状组合判断证型,例如:

    •单一证型:如“脾虚湿盛”(腹泻、没胃口)、“阴虚火旺”(口干、便秘)。

    •复合证型:比如“脾肾阳虚+湿热瘀阻”(水肿+怕冷+尿痛),需综合调理。

    本虚证型

    临床表现

    药食推荐

    气虚证

    气短懒言,易疲劳,乏力,自汗,纳差,大便偏稀,舌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

    黄芪、山药、甘草、党参、西洋参、茯苓。

    血虚证

    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淡质暗,脉细。

    蜂蜜、当归、龙眼肉、大枣、灵芝。

    阴虚证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黄精、火麻仁、百合、酸枣仁、山药、枸杞子、桑椹、黑芝麻、山茱萸、莲子。

    阳虚证

    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

    花椒、肉桂、肉苁蓉、姜(生姜、干姜)、丁香、肉豆蔻。

    标实证型

    临床表现

    药食推荐

    湿证

    湿在上焦者,可表现为颜面或肢体浮肿、头晕沉;湿在中焦者,纳差、恶心呕吐、口中黏腻;湿在下焦者,下肢水肿、阴囊水肿、身重倦息乏力。

    木瓜、白扁豆、茯苓、橘皮、莱服子、昆布、白果。

    热证

    湿热上犯,表现为口苦口黏、牙龈肿痛;湿热中阻,多有胸脘烦闷、纳呆:湿热下注可有尿频、尿急、尿黄等泌尿系感染的表现,大便黏滞不爽。

    赤小豆、金银花、鱼腥草、薏苡仁、荷叶、鲜白茅根。

    瘀证

    表现为面色豫黑、唇甲青紫,肢体刺痛或胸痛,疼痛部位固定,夜间加重。

    山楂、桃仁、当归、姜黄、佛手、香橼

    根据上述慢性肾脏病辨证分型,推荐以下中医食养方

     

    一、水肿——气虚湿重,黄芪鲤鱼汤来帮忙

    症状表现:身体浮肿(尤其早晨眼睑、下午腿脚)、乏力、食欲差。

    食养方:黄芪鲤鱼汤

    食材:

    •鲤鱼(利水消肿)500g

    •黄芪(补气)30g

    •赤小豆(祛湿)30g

    •生姜、葱白(温中散寒)少许

    做法:

    1.鲤鱼去鳞洗净,黄芪、赤小豆浸泡15分钟。

    2.水开后下锅,小火慢炖1-2小时,汤汁浓缩至100-150ml。

    3.不加盐,直接喝汤吃鱼肉,可当主食。

    小贴士:水肿严重时,避免高盐食物(如腌菜、腊肉),多吃冬瓜、红豆粥辅助排水。

    二、尿频尿急——湿热下注,薏米绿豆汤清火

    症状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伴小便黄浊。

    食养方:薏米绿豆汤

    食材:

    •薏米(健脾祛湿)30g

    •绿豆(清热解毒)20g

    做法:

    1.薏米、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600ml。

    2.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约30分钟)。

    3.当茶饮或佐餐,每日1-2次。

    小贴士:湿热重者,可加少量金银花(10g)增强清热效果,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贫血——气血不足,桂圆红枣粥补血

    症状表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指甲脆薄。

    食养方:桂圆红枣粥

    食材:

    •大米(健脾)50g

    •桂圆肉(补血)12g

    •红枣(养血安神)12颗

    •莲子(益肾)12g

    做法:

    1.红枣去核切半,其他食材洗净。

    2.大米煮粥时加入所有材料,煮至软烂即可。

    小贴士:贫血严重需就医查血,搭配黑芝麻、菠菜效果更佳,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钾摄入。

     

     

     

    四、腹泻+食欲差——脾虚湿盛,扁豆山药粥健脾

    症状表现:大便稀溏、饭后腹胀、不想吃饭。

    食养方:扁豆山药粥

    •山药(健脾止泻)30g

    •大米(补中)30g

    •白扁豆(化湿)15g

    做法:

    1.白扁豆浸泡30分钟,山药去皮切块。

    2.大米煮粥时加入,煮至山药软烂。

    小贴士:脾虚者避免生冷水果(如西瓜),可加少量陈皮(5g)理气促消化。

     

    五、便秘——分虚实调理,三仁润肠+槐花茶

    1. 阴虚便秘(大便干硬、口干舌燥)

        食养方:三仁润肠饮

    食材:

    •杏仁(润肠)10g

    •郁李仁(通便)10g

    •火麻仁(润燥)10g

    •蜂蜜(润肠)10g

    做法:三仁煎水取汁,加蜂蜜调匀,早晚各一次。

    2. 实热便秘(大便干结、面红耳赤)

    食养方:槐花茶

    食材:

    •槐花(清热)10g

    •绿茶(泻火)6g

    •蜂蜜(润肠)6g

    做法:沸水冲泡槐花和绿茶,加蜂蜜代茶饮。

    小贴士:长期便秘需查肠道问题,蜂蜜糖尿病患者慎用。


    六、咽干咽痛——阴虚火旺,清热利咽茶

    症状表现:喉咙干燥、轻微疼痛、口渴喜饮。

    食养方:清热利咽茶

    食材:

    •金银花(清热)12g

    •桔梗(利咽)10g

    •青果(生津)10g

    •薄荷(散热)5g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小贴士:咽喉痛严重时需就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烟酒)。

    特别提醒:食养需因人而异

    1.慢性肾病1-2期:可按证型选择食养方,但需控制盐、钾、磷(如菠菜、香蕉含钾高)。

    2.3期以上患者:需监测血钾、血磷、尿酸,避免高钾食材(如蘑菇、土豆),食养方需医生指导。

    3.通用原则:

    –少盐(每日<5g)、优质蛋白(鸡蛋、牛奶)。

    –多吃新鲜蔬菜(如白菜、冬瓜),少吃加工食品。

    –食养方不能替代药物,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总结:慢性肾脏病的调理需“辨证施食”,通过食养方辅助改善症状,但个体差异大,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方案,同时配合规范治疗。